近日,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一宗大额民间借贷纠纷作出一审判决,认定出借人未能举证证明借款事实和借贷数额,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。这一判决再次提醒社会公众:在大额借贷关系中,完整、规范的证据是维权的关键。
案情简介显示,原告张某诉称于近年向被告刘某出借人民币500万元,因对方未按约还款,遂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纠纷诉讼,要求被告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。原告在庭审中提交了部分微信、短信记录以及若干纸质凭证,但缺乏书面借款合同、明确的银行转账流水和第三方见证材料。
法院经审理认为,民事诉讼中主张权利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。针对大额借款的存在与数额,原告需提供充足证据予以证明。经查,原告提供的电子聊天记录内容含糊不清,部分所谓“转账凭证”为非银行出具的手写收据,未能直接证明资金实际划转至被告账户;亦无第三方公证或有效见证人证言予以印证。综合证据的真实性、关联性与证明力,法院认定原告未能如实、充分证明借款事实及具体金额,遂依法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。
审判长在法庭意见陈述中指出:“民间借贷案件往往涉及金额大、关系复杂,证据链条是否完整直接关系到权利主张能否得到司法支持。口头约定或简单的聊天记录难以承担大额债权的举证责任。借款事实的证明应以书面合同、银行转账记录或公证等有力证据为主。”法院同时提醒当事人,如不服一审判决,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。
本案判决对社会公众具有重要警示意义。律师与法律界人士表示,在大额民间借贷中,出借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以保障合法权益:第一,签署正规的书面借款合同,明确借款用途、金额、利率、期限及还款方式;第二,尽量通过银行转账等可追溯方式履行借贷,以形成完整的交易流水;第三,可在签署合同时邀请见证人或办理公证、鉴证手续,提高证据效力;第四,保存好与借款相关的所有单据、聊天记录及往来证据,规范保存并及时备份。
与此同时,司法部门和专业律师提醒,合法借贷关系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处理,遇到纠纷宜先行协商并保留证据,必要时及时通过司法途径依法维权。对于被法院驳回诉求的一方,应慎重评估是否具备上诉理由,并在律师指导下补强证据后再行主张权利。
据悉,该案判决已生效,法院已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双方当事人。案件的审理结果对同类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具有参考价值,促使社会各界在借贷实践中更加注重证据规范与法律风险防范。
Copyright © 2016-2025 鼎顺讨债公司网 版权所有 | 金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4016562号-6 XML